此外,AI模型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Manus等工具,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AI智能体忙碌的工作状态,就像看到一个很忙的员工。看到它的努力,那我们对智能体的同理心就增加了,对它给出结果的接受度也更高了,也更能理解人工智能的行为了。
我认为,AI能帮企业做的不仅是降本增效,它有可能为公司能够带来根本性的转型机会。我们对200多家品牌(很多是规模偏大的国际化企业)、300多位核心岗位人员进行了调研,涵盖了不一样的角色和行业。发现每家企业在采用AI时的方法各异,但我认为最终的方向是殊途同归。
首先,这一波数字化最初是海外推动的,随后引入中国。中国的国情与海外不同,许多数字化供应商进入中国后并不完全适应,所以我们强调China for China。但AI这一波不一样,中国不仅赶超了海外,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更为积极。完全有机会在这一波AI浪潮中成为全世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我们大家可以称之为China for Global。
其次,我们还发现,一些企业对AI的应用存在恐惧,这一些企业不想替代掉员工,而是希望AI能成为每个员工的得力助手。就像之前我们提到的奢侈品品牌,是借助AI生成图像的工具来帮助店员创造更优质的内容。
第三类企业则对工具的使用持保留态度,主要因为工具使用的成本比较高,还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和分配责任。许多企业习惯找供应商合作,那他们就选择那些已整合了AI技术的供应商,追求成果。
最后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全面投入AI建设,构建了完整的AI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
如何衡量AI投资的回报?一年太短,三年太长,也许两年正合适。一年就想回本,投入是不够的;计划三到五年回本,我认为有点儿多余。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我们在去年就开始投入类似atypica.AI的产品研究开发,投入的资金可能是现在的十倍、百倍,效果也未必如此理想。有时候我们应该等待合适的时机,搭建好框架,等待更强大的模型成熟。
不同的行业和岗位,AI的应用回报也不一样。例如美妆行业的AI回报率较高,但这可能会引起过度建设,未来回报可能会逐渐下降。如果矩阵号效率高,人人都来做了,效率可能也会降低了。大多数人应该动态调整对AI应用的预期,根据行业特性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阶段做出调整。
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对AI的看法可能会有两种视角。第一种视角是打工人视角:可能你会觉得慢慢的变多的工作AI都能帮你做了。另外一个视角是CEO视角,你可以用很多Agent帮你工作,自己来实现更大的愿景。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成为打工人还是作为经营者。
最近有一些时髦的观点,比如奥特曼讲的个人独角兽理念,提出每个人都可以像一个企业一样运作。一些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可能只有几百名员工,但理论上,每个员工都可以是一个独角兽。
另一个角度看,知识经济的时代结束了。在过去,拥有知识就能够掌握财富的钥匙。如今AI在处理信息和知识方面的能力超越了人类。原来我们大家可以贩卖知识差、认知差、信息差,现在不再奏效了,我们进入了分配经济(Allocation Economy)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像一个经理人或经营者,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AI智能体。人不再仅通过知识来创造价值,而是用不同的AI组合团队来创造价值。
过去100年,工业革命把工作细分化、SOP化,推动了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因为分工越来越细,要很多人在一起才能做成一件大事儿。所以不适合做创造性的事情,适合做任务能被分拆得很细的事情。我觉得AI时代是反工业革命的,AI时代一个人能担当更多角色,所以又回到全能的人。举个例子,atypica.AI这一个项目就是我和CTO两个人做出来的。
2017年起,我提出了脑机比(Brain-Machine-Ratio)的概念。认为人脑与机器之间不应是零和博弈。脑机比这个词旨在探讨人类与AI工具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我看来,脑机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3.信任问题是AI普及的一个难题。比如当atypica.AI生成了某些报告,你会质疑它采访的结果准不准,那你怎么不问麦肯锡(McKinsey)做的采访准不准呢?
我总是跟朋友说,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已很先进了,但有生之年很难接受驾驶座位上没人坐。直到我在旧金山体验了Waymo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除了上车时四处拍照,后面我已经忽略了它是无人驾驶的,信任感往往是转瞬间形成的。
我们年年都会做一些量化分析,观察能力、意愿和信任这三者的转变。最初,我们关注的是AI的能力,因为早期的AI能力较弱。第二年,AI的能力极大的提升,我们开始关注用户是否愿意使用这一些技术。到了第三年,我们的焦点转向了信任:即使用户愿意使用AI,他们能否完全信任AI的结果,或者只是将其作为参考工具。
我们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办公室名字是编码。倒过来看,会发现它恰巧是解码。我钟爱这一个名字,谁能成功地让人类和工具(特别是AI)实现高效协作,谁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商业机会。
凯文·凯利、彼得·圣吉、尤瓦尔·赫拉利、张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