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美国知名国防媒体《突破防御》消息称,美国国家国防委员会的一份新报告说明,美国国防部(Pentagon,五角大楼)当前的国防战略已经过时,美国的军事结构不适合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双重压力”,美国国防工业基础也严重不足。
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公众普遍没有这方面的相关意识,很多美国民众的思维仍然留在美国“世界唯一老大”的旧观念上,这可能对美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极其不利。
近日,美国国防委员会发布了一份“严峻”的报告,指出五角大楼当前的国防策略已经过时,美国的军事力量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压力”。
报告强调,美国公众普遍对国家面临的危险和应对全球冲突所需的成本(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别的方面)缺乏认识。因此,需要两党共同发出“战争动员令”,以推动美国在现在而非未来进行重大变革和投资,避免重蹈珍珠港事件或9/11的覆辙。
该委员会由202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创建,旨在审查当年的国防战略。委员会主席前众议员简·哈曼(Jane Harman)表示,五角大楼的国防战略是在乌克兰和中东冲突爆发前制定的,并未考虑到中俄之间的合作,因此不足以应对这些威胁。
她呼吁采用一种新方法,将美国的军事力量与科技部门的创新、通过外交和投资的影响力以及美国人民的韧性相结合。
报告提出了一个“多重战区力量构建”的大胆建议,以取代当前“过时”的版本。该委员会认为,美国需要一种全球和优先的力量规划方法,而不是专注于单一敌人或地区。这样的单一视角无法应对中俄等敌人在全世界内的挑战和区域间合作。
在军事服务方面,报告建议增加海军舰艇和造船基础设施,以及更多分散的卫星资源。同时,支持空军追求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计划,尽管该项目目前前景不明。
在印太地区,委员会呼吁增加水下资产,特别是弗吉尼亚级潜艇和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以及更多远程轰炸机和远程打击能力。
报告对与区域盟友和伙伴的扩展访问协议表示鼓舞,但对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新设施和更新设施投资不足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新部队配置不足表示担忧。
在欧洲,报告认为将俄罗斯称为“急性威胁”是错误的,这种观点低估了俄罗斯的威胁。相反,俄罗斯的威胁是“慢性”的,持续且持久。
为了应对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冲突后的行动,委员会建议增加对乌克兰提供的物资规模、能力和自由使用,以推动俄罗斯后退。
同时,报告呼吁美国在东欧增加前沿驻军,包括一个装甲军以及总部、火力、防空和装甲、支援和航空单位,以威慑俄罗斯对北约东翼的侵略。
当谈到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时,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今天,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人员不足、公司数量不足、资金支持不稳定且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联合部队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的需求。
特别是海军造船方面,报告批评了一些法律和官僚障碍,包括“购买美国货”倡议,这些措施直接减少了盟友和伙伴参与国防市场的机会,以及国际武器贸易法规(ITAR)障碍,阻碍了盟军合作。
因此,委员会建议立法者减少这些障碍,以便盟友更容易地为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做出贡献,并敦促五角大楼更加积极地向国外盟友伸出援手。
此外,委员会建议在继续扩大现有弹药生产的同时,国防部需要投资新弹药和武器,以跟上战斗人员需求并扩大国防工业基础。还需要资助军火库的更新换代,投资先进制造和进一步囤积弹药。
总体而言,美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前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副部长埃里克·埃德尔曼(Eric Edelman)表示,美国“不能用一代人中最小的军队、历史上最低的国防开支和萎缩的工业基础来应对自冷战高峰以来最大的威胁。”
这位副部长「痛心疾首」地声称:“要阻止我们的对手发动一场「灾难性」的行动,需要投资并展示在战争速度下动员的能力,而不是官僚作风的节奏。”
美国国防委员会的报告揭示了美国在面对中国和俄罗斯时的战略调整。尽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美国军力的不足和工业基础的薄弱,但其根本意图是通过增强军力和加大投入来重新平衡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
这种调整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美国将会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增加军事压力。
报告中提到的增加水下资产和远程打击能力,尤其是弗吉尼亚级潜艇和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将有可能“影响”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合理合法行动。
此外,美国与区域盟友和伙伴的合作扩展,以及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军事设施建设,也显示出美国试图在中国周边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包围圈”。
报告中多次提到的技术创新,特别是结合科技部门的创新力量,反映了美国希望能够通过技术优势来弥补军事上的不足。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单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科学技术实力的较量。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无人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需要在这些领域保持领头羊,继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同时通过创新来提升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中美在技术上的竞争,不仅仅关乎军事对抗,更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报告中强调的多重战区力量构建,显示出美国在同时应对中俄两国时的战略布局。虽然报告提到要增加对欧洲的军事投入,但实际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投入更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国在战略上更重视中国,认为中国是长期和主要的竞争对手。
对于中国来说,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时,需要考虑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加强与四周的国家的外交和军事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美国媒体的这份新闻报告,虽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干活,但仍然明显传达了美国对中国国防能力发展的充分关注,因而,对咱们后续国防科技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启示的。
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面对美国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国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尤其是在军事有关技术上保持领头羊。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军事实力,确保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
加强军民融合:借鉴美国的军民融合策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快速应用于军事领域,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
深化区域合作:在面对美国加强在印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深化与四周的国家的合作,通过经济、外交、军事多方面的合作,构建稳定的周边环境。
提升国防工业基础:报告中提到的美国国防工业基础薄弱问题,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需要加强国防工业基本的建设,提升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具备充足的物资保障。
重视舆论宣传:美国通过舆论宣传将中俄塑造成威胁,借此提升国内防务投入和军事准备。中国也应加强舆论宣传,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意图,同时揭露美国军事扩张的真实目的。
美国国防委员会的报告虽然重点在于提升美国的军事实力,但也给咱们提供了警示和启示。
中国需要在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保持警觉,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全球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应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同时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