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上頭冰心筆下“三把刀”裝扮再現福建福州

重型纸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型纸箱 > 工业重型纸箱

“兵器”上頭冰心筆下“三把刀”裝扮再現福建福州

时间: 2024-10-16 01:33:22

产品简介 / INTRODUCTION

  公民網福州8月4日電 (記者林盈、焦艷)“這是什麼?真美观。”身著漢服,頭簪“三把刀”,幾位福州漢服妝造師復刻改进的福州女造型在三坊七巷街頭引起了游客的圍觀。

  三支刀型銀簪扁平如劍,‌刻有花紋,插在發髻之間,‌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穿插,‌刀刃向外,构成兼具實用性和美感的獨特裝扮。這是作家冰心在《故鄉的風採》中说到的福州女人傳統裝扮——“三把刀”,又叫“三條簪”。相傳,在世风不寧的时代,福州女子將“三把刀”簪於發髻中,以備殺敵、勞動、防身之用,頭上的“兵器”后演變三支為國、為家、為己的發簪。

  這種“兵器”上頭的装扮,頗能體現舊時福州女人剛柔並濟、勇毅獨立的鏗鏘之美。難怪冰心會盛贊:“全国沒有一個國家的農村婦女能和我故鄉的‘三條簪’比较,在漂亮上、在勇敢上、在装扮上,都差得太遠了。”

  由於歷史原因,曾在福州一帶廣為盛行的“三把刀”造型一度被制止,致使這一獨特的当地妝束漸漸被人們淡忘。直到不久前,經漢服妝造師黃秋輝及其團隊的研讨復刻,“福州傳統妝束技藝”列入鼓樓區第七批非物質文明遺產項目,塵封已久的“三把刀”造型才得以“重現江湖”。

  不是“嬌花”,而是“刀光劍影”之中的鏗鏘玫瑰。被網友評價“又美又颯”的“三把刀”妝扮很快得到了很多好評。黃秋輝表明,“申遺”成功不是終點,其團隊正在嘗試繼續深挖“三把刀”妝束之內涵,總結归纳梳化步驟,並融入年輕人喜愛的國潮元素,讓“三把刀”妝束和現代日子、文旅磕碰。“期望有一天,人們一提起福州就能想起‘三把刀’,想起剛毅要強、美麗而不软弱的福州女人。”黃秋輝說。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瓦楞纸箱定制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