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记述之寓言故事,启发后人于实践中尊崇客观规律,顺应大道自然,游刃必有余地。
2021,农历牛年,借先人典故,溯庚子鼠年寿险经营之肌理与脉络,剖析未来寿险转型之筋骨与窍穴。
2020注定成为大致全球社会经济政治格局划分,小到一家公司兴衰的命运分水岭。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本就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内外部发展环境,也给保险行业带来无限发展潜力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压顶,则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业务拓展受阻、线上触达率低,并不流畅的线上办公等,都在诉说着这一年的艰难与焦虑。
危与机的并存,或许老生常谈,但也确确实实发生在2020年。挫折之下,负重前行中,行业也看到了未来。
一方面通过赠送保险、责任扩展、便捷理赔等方式热情参加抗击。据不完全统计,保险业完成疫情专属理赔20.76万件,累计赔付金额4.9亿元。
另一方面疫情倒逼险企全面线上化,调整周期的寿险业叠加疫情冲击,看似屋漏偏逢连夜雨,然而危中有机,疫情也按下转型加速键,“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产品形态更具多元化、运营模式全面数字化”三大变化,这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系列的抗疫举动,提升行业声誉之余,也唤醒了更多民众的保险意识。2020年继续大涨的医疗险类健康险产品的走势,即是例证。
自2017年二季度以来,监管层“1+4+N”系列文件连续出台,寿险业进入“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的严监管周期,核心渠道新单业务连续三年负增长。
2020年以来银保监就保险代理人、互联网保险、健康险规范等重点领域发文,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12月底,前六大寿险公司新单价值、个险标保呈现两位数负增长,新契约业务增长持续承压。
前六大寿险公司规模人力480万,同比减少49.6万,承压之下,寿险业需要打造新动能。
最近三年的寿险业除了监管趋严、业务承压的核心特征外,还有一条关键逻辑——主要险企领军人物迭代式更替:
平安人寿,2018年底余宏晋升CEO,2019年底李源祥转会友邦,陆敏火线上岗而一年后“退休”,平安健康杨铮上位。
太保寿险前董事长徐敬惠转战大家保险,寿险总经理钱钟华转任集团审计责任人,潘艳红担任寿险总经理仅一年半,接棒者为前友邦中国一把手蔡强;
还是2019年,太平人寿排名第一的副总经理程永红走马上任,成为太平人寿第一位女总裁。
掌舵者的人事代谢,也随之引发了寿险江湖一波强烈的人事激荡。在当前大环境调整、科技围城的关键期,这一幕幕换帅大戏亦是当前寿险改革的背景写实。
2020再回首,我们不仅见证了疫情冲击,从恐慌蔓延到坚定抗击,再到常态防控;也见证了承压转型,从产品创新到科技赋能,再到生态布局;还见证了旗手更迭,从寻求转机到谋划新篇,再到战略纵深。
展望2021,“十四五”规划拉开帷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寿险业复苏当可期。
走过黑天鹅频发的2020,着实打磨了一番筋骨的中国寿险业不再惊慌,科技时代传导之焦虑也大为缓解。
置身其间的市场主体们逐渐明白,纵然会出现以新技术为根基的搅局者,但在“人人交互”走向“人机交互”的未来,拥有强劲革新意识的传统公司依然会处于领头羊,捍卫版图、开疆拓土。
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为寿险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客户保障新需求、医养融合新业态、市场发展新空间、科技转化新动能。虽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持续恢复,为寿险业复苏性发展奠定基石。
短期看金融,低利率周期促进寿险业产品结构优化,负债端继续回归保障、深化价值经营;
长期看人口,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大健康、大养老正在成为顶级规模的行业,医养成为寿险业下一轮发展的牛鼻子。当前最火热的康养践行者,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提出“长寿时代”引领寿险业进入新时代即为成功实践。
银保监将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精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2021年人身险全面对接属地监管,困扰行业发展的牛皮癣问题将成为监管重点:
从属地监管落地到公司治理进一步深化,行业监督管理更加全面、精准、高效。销售端,持续推进代理人队伍管理,引导有质量发展模式,逐步试点独立代理人制度,同时强化各类中介渠道整治;
产品端,平稳套转修订后的重疾新规,完善健康险细则,持续万能险的窗口指导,产品监管常态化、分类化。
新时代背景下,寿险业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人口红利逐步衰减、主流客群加速迭代、消费需求全面升级、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突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等一系列变量都对寿险业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队伍建设转型,从健康人海走向绩优导向,“优增+新生代”成为新的战略布局,优化销售端生态;
产品策略转型,从“产品+服务”到“服务+产品”,从产品组合到健康、养老等全方位解决方案,丰富产品端生态;
客户经营转型,以客户为中心从理念到实践,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改善客户端生态。聚焦寿险金三角,打造新生态成为行业转型共识。
传统的产品战,人力战、营销战的增长乏力中,寿险行业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全盘加速布局未来时代,实现自我升维,击穿旧价值网。
人们喜欢进行预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试图看清未来,把握规律。
早年,中国保险业多参照欧美模式,追求精细化的管理、高效率的销售,和科学的风险管控。如产销分离等。
后,又崇尚专业化发展,认为会出现许多专业领域的保险公司,精耕细作。数字时代再度颠覆了行业认知,让行业看到了一些令人激动的趋势,且有靠近质变临界点之迹象。
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点题人身险,部署促进人身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
而“十四五”规划也多次提及保险业,按照2035远大目标,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故健康保障、养老金融、财富管理的扩面提质就是寿险业最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中国寿险业目前面临组织驱动红利减弱、行业声誉较低、市场之间的竞争粗放等突出矛盾,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核心就是:
构建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实现用户真实需求实现寿险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高质量匹配;以专业服务挖掘和实现用户需求,以便捷实惠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
关注新生代、中高端等主流客户群需求变化,依托大数据完善客户脸谱,洞见客户的真实需求,分层分群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体验更优的产品和服务。
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在寿险业已得到普遍应用,主要险企纷纷把科技提升到战略层面,数字化正在颠覆传统寿险业产品、销售、服务、管理、投资等全链条。
伴随互联网原住民成长为行业主流客群,“有智慧的数字化产品、有温度的数字化服务,有广度的数字化生态”慢慢的变成了创新发展新常态,而“O2O模式、新媒体矩阵、私域流量”等新玩法必将推动寿险经营模式深度变革——场景式销售,生态化服务。
笔者以另一种逻辑“庖丁解牛”,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谨记如牛负重的艰辛,摒弃吴牛喘月的浮躁,不钻牛角尖,不耍牛脾气;
顺于“道”而精于“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找准关节,因势利导,打通经脉,游刃有余。